《科创板日报》4月17日讯(记者李明明)“作为上海市科创投资的主平台炒股配资股票开户,上海国投将进一步探索”点、线、面“相结合的科创策源体系。”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在由投中信息等单位主办的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如是说。
上海国投是上海市政府三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之一,主责主业是“基金管理+创新孵化”,承担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战略产业投资任务,专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截至目前,公司资产总额约1500亿元,旗下实控基金管理人在管基金认缴总规模2200亿元,已投硬科技企业累计近2000家,其中100余家上市公司,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占比超过90%。
上海国投是由上海市国资委出资并直接监管的大型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1日,主要经营业务包括:实施国有资本战略性持股管理和资本运作,承担市场竞争类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股权投资基金运营。
今年初,总规模达1000亿元的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连续发力:2024年12月30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签约首批12家生态合作基金,共认缴出资67亿元,基金总规模250亿元,放大倍数达3.73倍。第二批合作伙伴遴选申报同步启动。2025年1月8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投资策略,近期将正式启动子基金公开遴选工作。
上述一系列大动作背后,是上海国投在布局。戴敏敏表示,希望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整合更多创新资源,对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转型升级、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等形成长周期的支持模式。
戴敏敏介绍,作为上海市科创投资的主平台,始终坚持战略导向,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机制,坚持生态型打法。
一是建立与创新链匹配的基金矩阵。目前已初步搭建由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未来产业基金、国资母基金、创业引导基金“六大母基金”为主干,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重点产业赛道基金、CVC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等为分支的“上海国投系”基金矩阵。主力基金存续期达12-15年,着力构建跨越周期的科创生态;子基金专注早期初创,专注细分赛道;未来产业基金专注前沿、交叉、颠覆式创新,并探索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概念验证机制统筹衔接;CVC和并购基金重点联合产业龙头、上市公司和金融投资机构,加快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开展与产业链协同的投资布局。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加快布局战略性、关键性、功能性项目。在集成电路领域,聚焦工艺制造、芯片设计、核心配套升级等领域,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在人工智能领域,聚焦基础模型、垂类模型、GPU算力等上下游,关注语料数据、具身智能、端侧AI、自动驾驶、AI4S、机器人等细分方向,多维度助力上海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高地;在生物医药领域,通过并购基金,支持创新药、创新器械和上游供应链整合,打造行业龙头。同时,在未来产业领域,前瞻布局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空天计算等赛道,推动先进技术转化加速落地。
三是搭建复合型投后赋能平台。传统基金投资的资源整合能力较弱,难以为成果转化和技术落地提供有效赋能。上海国投设立了科创赋能专业平台,围绕科技企业的关键痛点,与地方政府、科技园区、金融机构等合作,着力构建“投资+金融增值、技术+成果转化、产业+生态链接、人才+吸引保障以及综合赋能”五位一体的增值服务体系,形成品类齐全、规范专业的赋能“套餐”。
同时,他还提出,要探索“点、线、面”相结合的科创策源体系。
首先是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为重点,服务支撑颠覆式创新。依托未来产业基金平台,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科技投资人和项目经理人的作用,突出对科技创新的超前认知,构建支持颠覆式创新、交叉学科和平台型前沿技术孵化与早期投资的开放赋能体系。同时,探索组建未来科技企业家社区,打造服务颠覆式创新的新模式。
二是强化“大院、大所、大企、大家、大赛”纵深策源体系。为精准捕捉创新“信号源”,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
三是高起点打造特色产业研究体系。以“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国资布局”为使命,建设科创产业研究院炒股配资股票开户,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组建顾问团队,构建“产业研究、决策咨询、风险管控、综合培训”四位一体业务体系,打造“战略化思维、专业化能力、市场化逻辑、国际化视野”的高端智库,着力优化上海国投投研生态圈。